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即图形处理器,又称为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上用于图像运算的微型处理器。
这里有一个误区,许多人会把GPU当做是显卡,实际上GPU只是显卡中的一个组成部件,相当于是显卡的大脑,与CPU相似。
但GPU专门执行复杂的数学和几何计算。目前GPU对于普通用户的作用一般为2D或3D图形的加速,但GPU实际在浮点运算、并行计算等部分计算方面,已经能够提供数十倍乃至数百倍于CPU的性能。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即图形处理器,又称为显示核心、视觉处理器、显示芯片,是一种专门在个人电脑、工作站、游戏机和一些移动设备上用于图像运算的微型处理器。
这里有一个误区,许多人会把GPU当做是显卡,实际上GPU只是显卡中的一个组成部件,相当于是显卡的大脑,与CPU相似。
但GPU专门执行复杂的数学和几何计算。目前GPU对于普通用户的作用一般为2D或3D图形的加速,但GPU实际在浮点运算、并行计算等部分计算方面,已经能够提供数十倍乃至数百倍于CPU的性能。
最容易损坏硬盘的五大软件:
1.编码错误的DVDRip
现在网上由DVD转录压缩的DVDRip格式的影片相当受欢迎。这种格式的影片清晰度和DVD相差无几,但下载一部影片只有700MB~1.3GB大小,因此很多用户喜欢将DVDRip格式的影片下载到硬盘上慢慢欣赏。不过,播放这种格式的影片对系统有较高的要求:除了CPU、显卡要求足够强劲以保证播放流畅外,硬盘负荷也非常大——因为播放DVDRip就是一个不断解码解压缩,再输送到显示系统的过程。
在遇到有编码错误的DVDRip文件时,Windows会出现磁盘占用率非常高的现象:系统不断想要把编码转换为视频信号,但编码错误的文件索引和相应的信号段是不匹配的——此时,硬盘灯会不断地闪烁,整个系统对用户的操作响应极慢,用户点击菜单但几乎没有反应。如果编码错误较多,系统有时候甚至会死机。很多用户在此时非常不耐烦,直接按下机箱上的RESET键甚至是直接关闭计算机电源,在硬盘磁头没有正常复位的情况下,这种操作相当危险。
提示:WindowsXP的用户需要特别注意,在WindowsXP中自动预览一些体积较大的ASF、WMV等文件时,虽然没有进行正式播放,但也会出现计算机速度突然变慢、硬盘灯不断闪烁等现象,其罪魁祸首仍然是视频文件错误编码。
2.Bittorrent下载C
Bittorrent下载是宽带时代新兴的P2P交换文件模式,各用户之间共享资源,互相当种子和中继站,俗称BT下载。由于每个用户的下载和上传几乎是同时进行,因此下载的速度非常快。不过,会将下载的数据直接写进硬盘(不像flash等下载工具可以调整缓存,到指定的数据量后才写入硬盘),因此对硬盘的占用率比FTP下载要大得多。
此外,BT下载事先要申请硬盘空间,在下载较大的文件的时候,一般会有2~3分钟时间整个系统优先权全部被申请空间的任务占用,其他任务反应极慢。有些人为了充分利用带宽,还会同时进行几个BT下载任务,此时就非常容易出现由于磁盘占用率过高而导致的死机故障。
因此,除非电脑硬件配置相当高(尤其是内存,至少要在256MB以上),否则在BT下载作出改进以前,如果要进行长时间、多任务的下载应用,最好还是采用传统的FTP软件。
3.PQMAGIC转换的危险
PQMAGIC是大名鼎鼎的分区魔术师,能在不破坏数据的情况下自由调整分区大小及格式。不过,PQMAGIC刚刚推出的时候,一般用户的硬盘也就2GB左右,而现在60~80GB的硬盘已是随处可见,PQMAGIC早就力不从心了:调整带数据的、5GB以上的分区,通常都需要1小时以上。
除了容量因素影响外,PQMAGIC调整硬盘分区时,大量的时间都花在校验数据和检测硬盘上,可以看出,在这种情况下“无损分区”是很难保证的:由于转换的速度很慢,耗时过长,转换调整过程中,很容易因为计算机断电、死机等因素造成数据丢失。这种损失通常是一个或数个分区丢失,或是容量变得异常,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整个硬盘的数据无法读取。
4.硬盘保护软件造成的异常
容易造成硬盘异常的,还有硬盘保护软件。比如“还原精灵”,由于很多人不注意在重装系统或是重新分区前将它正常卸载,往往会发生系统无法完全安装等情况。此时再想安装并卸载“还原精灵”,却又提示软件已经安装,无法继续,陷入死循环中。这种故障是由于“还原精灵”接管了INT13中断,在操作系统之前就控制了硬盘的引导,用FDISK/MBR指令也无法解决。本来这只是软件的故障,但很多人经验不足,出了问题会找各种分区工具“试验”,甚至轻率地低级格式化,在这样的折腾之下,硬盘很可能提前夭折。
5.windows磁盘碎片整理
磁盘碎片整理和系统还原本来是Windows提供的正常功能,不过如果频繁地做这些操作,对硬盘是有害无利的。磁盘整理要对硬盘进行底层分析,判断哪些数据可以移动、哪些数据不可以移动,再对文件进行分类排序。在正式安排好硬盘数据结构前,不断随机读取写入数据到其他簇,排好顺序后再把数据移回适当位置,这些操作都会占用大量的CPU和磁盘资源。其实,对现在的大硬盘而言,文档和邮件占用的空间比例非常小,多数人买大硬盘是用来装电影和音乐的,这些分区根本无需频繁整理——因为播放多媒体文件的效果和磁盘结构根本没有关系,播放速度是由显卡和CPU决定的。
2K显示器对显卡没有限制,普通独立显卡和核心显卡均能在2K显示器上正常显示。
如果日常仅需使用2K显示器来处理文档、浏览网页,一般显卡足以应付。
但如果对2K显示器显示的画面流畅度有要求,尤其是在2K显示器上运行大型3D游戏或观看蓝光电影,则需要核心计算能力较高的显卡驱动,才能保证画面流畅度。
根据实测经验,英伟达GTX1060、AMD RX480及其以上版本显卡能够良好地驱动2K显示器,达到玩家的要求。
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运行“磁盘碎片整理”程序,能够提高硬盘中文件的读写速度。但是,盲目地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却有可能发生一些不必要的危险。因此必须注意以下事项:
1.整理期间不要进行资料读写
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是个很漫长的工作,不少朋友喜欢在整理的同时听歌、打游戏。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因为磁盘碎片整理时硬盘在高速旋转,此时进行资料读写,很可能会导致电脑死机,甚至损坏硬盘。
2.不宜频繁整理
磁盘碎片整理不同于别的电脑操作,硬盘会高速且不停地连续旋转,如果频繁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有可能导致硬盘寿命下降,建议一个月左右整理一次即可。
3.做好准备工作
在整理磁盘碎片前应该先对驱动器进行“磁盘错误扫描”,这样可以防止系统将某些文件误认作逻辑错误而造成文件丢失。具体操作是(以Windows XP为例):在“我的电脑”中选择要整理的驱动器,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功能表中选择“属性”。进入“属性”窗口的“工具”选项卡后,点击“查错”栏中的“开始检查”按钮(如下图),然后按提示操作即可。
4.双系统下不要交叉整理
很多朋友都安装的是Windows 98和Windows XP双系统,但是由于系统兼容性等原因,交叉进行磁盘碎片整理可能会造成文件易位、混乱甚至系统崩溃,所以建议朋友们在不要交叉整理系统分区。
在2017上半年,NVIDIA推出了入门级别的新显卡GT 1030,同样AMD推出了入门级别的新显卡RX 550,两款显卡价格差不多,定位也一样都是入门级,那么两款显卡哪款的性能更强,性价比更高呢,组装玩家该怎么选择呢。下面看小编和你聊一聊。
首先RX 550采用GCN4的构架,拥有512个流处理器,32个纹理单元,16个ROPs单元。最高频率1183MHZ,GDDR5的显存类型,显存频率7000MHZ,显存容量有2GB版本的还有4GB版本的,显存位宽128bit,功率50W。
GT 1030采用PASCAL构架,拥有384个流处理器,24个纹理单元,8个ROPs单元。最高频率1468MHZ,GDDR5的显存类型,显存频率6000MHZ,显存容量2GB,显存位宽64bit,功率30W。
通过上面的比较,显然同价位的RX550比GT1030更加强悍。
那么他们在游戏中表现如何呢?
经过在其他配件一致、RX550选择2GB显存版本的情况下测试3D MARK,主流网络游戏和大型单机游戏的情况进行一下总结。
在3D MARK中两款显卡性能的表现十分接近。
在英雄联盟、守望先锋等网络游戏中打开最高画质,RX550的fps是150,然而GT 1030的fps是130,故RX550胜出。
在绝地求生和古墓丽影的大型单机游戏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卡顿,所以…….不推荐使用这两款显卡玩大型单机。
经过我们的对比,RX 550的性能更强一些,性价比更高。但是不推荐购买4GB版本的RX 550,4GB版本RX 550的价格都可以买到RX 560啦,RX 560的性能更强。所以购买2GB的RX 550,就能畅玩主流网游啦。。
SATA硬盘在安装WinXP时,已按F6安装软盘中的第三方SATA硬盘驱动并找到硬盘,但在复制文件过程中仍提示找不到viasraid.sys、viasraid.inf、viasraid.cat这三个文件,按ESC跳过后,当复制完文件重启系统便出现错误,以致不能继续安装系统。
步骤如下:
1、安装开始时,按提示按下F6,正确安装软盘中的第三方SATA硬盘驱动,选择安装系统的分区。
2、在复制文件中提示找不到viasraid.sys、viasraid.inf、viasraid.cat这三个文件时,按ESC跳过。
3、复制完文件重启时插入软盘启动盘,从软驱启动,然后插入有SATA硬盘驱动程序的软盘,找到软盘上的viasraid.sys、viasraid.inf、
viasraid.cat这三个文件(一般是在WinXP目录中)复制到C:windowssystem32drivers目录下(这里假定系统安装在C区),取出软盘重启即可完成系统的安装。
对于一台电脑,硬盘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尽量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不仅仅是节约一点银两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关系到数据安全的大问题。
现在的硬盘容量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高,就是说盘片的密度越来越高,转速越来越快了,这使本来就十分娇贵的硬盘更加脆弱了。
一般情况下,对于诸如防震和散热等硬盘的外部使用环境问题,我们都会很注意的,但是仅仅这些还是不够的。因为,现在的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宽带已经走进家庭,上网变得异常方便,大多数人都喜欢一边下载一个大文件(如音乐、电影、软件等),一边干其他工作,这样硬盘就需要同时进行多项读写操作,大大加重了硬盘的负担。如果,又是使用BT之类的下载工具来下载大文件,那对硬盘的损伤就更大了。所以,还要从硬盘盘片的转速和磁头在盘片滑动等内部读写操作方面进行优化。从而使硬盘能够健康长寿。
下面就来介绍几种硬盘的优化方法。通过系统对硬盘进行一些优化,不仅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硬盘的性能,而且对于延长硬盘的使用寿命也有一定的效果。
1.打开硬盘的DMA传输模式
打开硬盘的DMA(直接存储器存取)传输模式不仅能提高传输速率(读写硬盘时一般不会先响上一阵子了),而且还会降低硬盘读写时对CPU时间的占用。整个系统的效率也就得以提高了。
一般情况下,DMA传输模式是自动打开的。但对于DIY族来说,自己攒的机器也有可能没有把DMA传输模式打开。所以不妨看看自己机器的DMA传输模式是否打开了,如果没有打开,就在“设备管理器”中手动地将其打开。操作方法是:
(1)从“我的电脑”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
(2)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选择“硬件”选项卡;
(3)单击“设备管理”按钮(打开了“设备管理器”窗口);
(4)在“设备管理器”窗口中展开“IDE ATA/ATAPI 控制器”项
(5)从“IDE通道”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
(6)在“高级设置”选项卡中进行设置。
2.消硬盘的自动关闭功能
WINDOWS系统为了防止电脑“空转”(在一定时间内没有对硬盘进行任何读、写操作)过久而损坏显示器和硬盘,就规定“空转”一定的时间后会自动关闭显示器和硬盘。
硬盘的自动关闭功能对于小内存的电脑确实是有好处的,但对于拥有128MB、256MB或者更大内存的电脑而言,不但没有什么益处,有时甚至是有害的。比如,您在内存为256MB的电脑做某件事情,软件启动以后就不会再读、写硬盘了,这样到了规定的时间系统就会认为硬盘在“空转”而将硬盘关闭,等您把工作做完再回到桌面时就可能会因为硬盘处于关闭状态而死机。这无论是对于系统还是对于硬盘都是不利的,所以我们应该取消硬盘的自动关闭功能。操作方法是:
(1)打开“控制面板”中的“电源选项”对话框;
(2)在“电源使用方案”选项卡中将“关闭硬盘”的时间设置为“从不”。
3.定期清理垃圾文件
大多数软件软件(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在运行期间都会建立一些临时文件,如果软件正常结束,则它会清除那些临时文件,如果异常结束,则那些临时文件就会留在硬盘上成文垃圾文件。听说某个软件很好,下载下来安装了,但运行一段时间感觉不合自己的口味就又卸了,这又会在硬盘上留下一堆垃圾文件。所以,任何系统,只要在使用,硬盘上就会有垃圾文件,使用的愈久,垃圾文件就愈多。如果长时间不清理,可能会积累成百上千个垃圾文件。
硬盘上的垃圾文件通常不会占用太大的存储空间,但如果数量庞大,就会产生大量的磁盘碎片,这不仅会使文件读写的速度变慢(在硬盘上寻找文件所花的时间变长了),也会影响硬盘的使用寿命(硬盘的读写次数增多了)。所以我们对硬盘的各种垃圾文件应该定期进行清理。
清理垃圾文件可以手工进行。比如,卸载了一个软件之后,立即将该软件残留的文件夹删除掉,并且查一查注册表,把系统文件夹中那些不再有软件使用的垃圾DLL文件也删除掉;一个软件运行时死机了,重新启动后将其文件夹中残留的临时文件删除掉;……。虽然手工也能清除垃圾文件,但效率太低,而且需要有一定的经验,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办到的。所以最好使用工具软件进行这项工作。
能够清除硬盘上垃圾文件的软件有许多,比如,“完美卸载”以及其中附带的“硬盘垃圾清理工具”(各大软件下载网站中都能找到)。该软件不仅操作方法简单、扫描速度快,而且扫描垃圾文件的类型也非常多(垃圾文件基本上不会漏网)。
4.将虚拟内存设置为固定值
如前所述,磁盘碎片的增多会影响硬盘的使用寿命。将虚拟内存设置为固定值,也可以减少系统所在盘上磁盘碎片的产生。
在默认状态下,系统是根据磁盘剩余空间的大小来动态设定虚拟内存的大小的,这样就会造成虚拟内存的大小经常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会产生磁盘碎片。系统默认是将虚拟内存放在系统盘上的,为了防止系统盘产生大量磁盘碎片,可以将虚拟内存设置固定值(该值在物理内存的1.5到3倍之间为宜),而且如果硬盘有两个以上分区,最好将虚拟内存改放到非系统盘(分区)上。操作方法是:
(1)从“我的电脑”的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
(2)在“系统属性”对话框中选择“高级”选项卡;
(3)单击“性能”框中的“设置”按钮(打开“性能选项”对话框);
(4)在“性能选项”对话框中选择“高级”选项卡;
(5)单击“虚拟内存”框中的“更改”按钮(打开“虚拟内存”对话框);
(6)在“虚拟内存”对话框中,选定作为虚拟内存的驱动器,选中“自定义大小”单选按钮,在“初始大小”和“最大值”编辑框中输入相同的值(比如500),并单击“设置”按钮;
(7)在“虚拟内存”对话框中,选定系统所在的驱动器,选中“无分页文件”单选按钮,并单击“设置”按钮;
(8)单击“确定”按钮,按系统要求重新启动系统即;
(9)系统重启后,将系统文件夹(比如C:WINDOWS)中的“Win386.swp”文件删除(此时它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如果在设置虚拟内存之前将磁盘碎片整理一下,对硬盘的加速效果会更佳。
5.设置适当的磁盘缓存
磁盘缓存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几乎所有软件(系统软件或应用软件)的运行速度和性能。在默认状态下,是由WINDOWS自己管理的,它通常很保守,不启用磁盘缓存,因此硬盘性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所以我们可以自己动手来设置磁盘缓存,以提高硬盘性能。操作方法是:
(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单击“开始”菜单中的“运行”,输入regedit并单击“确定”按钮)
(2)寻找“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项下的“IoPageLimit”值,如果没有,就建立该值。操作方如下:
①展开各项直到Memory Management项;
②在Memory Management项上单击鼠标右键,从快捷菜单选择“新建/DWORD值”(此时,在Memory Management项中建立了一个名为“新值 #1”的DWORD类型的值),将“新值 #1”改为“IoPageLimit”;
(3)打开“IoPageLimit”的快捷菜单,并从中选择“修改”(打开“编辑DWORD值”对话框);
(4)在“编辑DWORD值”对话框中,选中“十进制”单选按钮,并在“数值数据”输入框中输入磁盘缓存的大小(单位为KB),为推荐设置值为16384(即16M)或者32768(即32MB),如下图:
(5)单击“确定”按钮。
设置完成后重新启动电脑。经过这样的设置,再进行磁盘读写比较频繁的操作时,您可以感到硬盘灯的闪动频率比以前明显下降了(即硬盘读写的频率降低),比如,使用BT下载的时候大文件时,会有较为明显的感觉。
6.定期检查硬盘的“健康”状况
随着硬盘盘片转速的不断提高和存储密度的不断增大,硬盘也越来越脆弱了。因此,硬盘上存储的资料也越来越让人提心吊胆了,所以有专家警告说,要经常地把磁盘上的重要资料(比如数字照片)刻到光盘上,以免在硬盘寿终正寝时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有一款名为磁盘健康医生(Drive Health)的软件(各大软件下载网站中都能找到),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硬盘的健康状况。该软件能很直观的告诉人们:硬盘很健康(没有衰老迹象),或者硬盘已经开始衰老了,或者硬盘已经垂垂老矣,或者硬盘的生命之火快要熄灭了。
另外,该程序还可以显示硬盘的加电时间,这一功能对于买新硬盘时很有用,它可以使我们避免购买到返修货!
最后,请您注意,上述优化方法对于各种Windows都是适用的,但所给的操作方法都是针对Windows XP的。
硬盘安全使用的技巧。
1. 选择好硬盘
首先不要选择水货硬盘,这主要是因为水货在运输过程中非常不安全,很可能买的时候由于各种原因硬盘内部机械部分已经产生损伤。选购时要留意硬盘本身提供多大缓存,缓存越大,读写的次数就越少,这样肯定会减轻对硬盘的耗损。
2. 加大内存
增加内存是减少硬盘损耗的最好方法, BT 下载时对内存要求特别高,如果在内存较少的情况下,再同时进行其他操作,很容易出现内存不足的问题。 Windows 会转而使用硬盘转换的虚拟内存,使用虚拟内存的次数越多、越大,硬盘读写也就越频繁。
3. 专用硬盘
如果你有多余的小硬盘,最好将它利用起来,把它当成 BT 专用硬盘,下载完成后再将文件转移到主硬盘上。
4. 加强机箱散热
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硬盘专用风扇。同时,机箱的通风效果要做好,这样也有利于散热。
5. 调整 BT 软件
( 1 )比特精灵
第一步:调整缓存
如果内存在 512MB 以下,可以保留软件的默认值不用修改。如果大于 512MB ,可点击“ 选项 → 设置向导 ” ,进入 “ 性能设置 ” 页面,推荐选择 “ 优化为较少的磁盘操作 ” ,或选择 “ 自定义缓存区块数和缓存失效时间 ” 。以 512MB 为例,将 “ 每个任务的最大缓存区块数 ” 设置为 “128” , “ 缓存区块失效时间 ” 设置为 “300” 。如果内存更多,可考虑以 512MB 为标准,用这个公式去计算:内存数 ÷512×128 =最大缓存区块。而失效时间为=内存数 ÷512×300 。同时,还要勾选 “ 在开始下载前预先分配磁盘空间 ” 。
小知识
★ 缓存区块:默认一个缓存区块的大小是 256KB ,因此整体缓存数应该是设置的缓存区块数 ×256KB 。
★ 失效时间:指多长时间这个缓存区块没有被使用(没有被别人请求)就清空其占用的内存,从而将宝贵的内存让给其他有需要的区块。
如果系统内存比较大,可以把缓存区块数和失效时间都设得比较大,这样即使长时间不用某个已经缓存到内存中的区块,比特精灵也会把它一直缓存在内存中,下次需要时不必从硬盘读取。
另外,右击某个下载任务并选择 “ 编辑属性 ” ,也可以直接在 “ 常规 ” 选项卡下的 “ 缓存区块 ” 中修改单个任务所使用的缓存区块,比如:你的电脑不再进行其他操作,就可以将下载任务缓存区块设得大一些。
第二步:做种时间
点击 “ 选项 → 个人设置 ” ,在 “ 任务 ” 选项卡中 “ 当下载完成后,继续做种子 ” 后面的时间改为 1 或 2 小时(主要下载大约300 ~ 400MB 的 RMVB 电影)。这样,基本可以保证下载和上传数量相同。
( 2 ) BitComet
进入 “ 选项 → 磁盘缓存 ” ,一般情况下,保持软件的默认值即可,如果内存数量比较大,则可以相应加大 “ 磁盘缓存最大值 ” 的数量。
6. 不要长时间、多任务同时下载
硬盘有一个参数叫做连续无故障时间(英文缩写为 “MTBF” ),指硬盘从开始运行到出现故障的最长时间,单位是小时,一般硬盘的 MTBF 至少有 30000 ~ 40000 小时。我们可以大概算一下,如果硬盘一天 24 小时不停运转,其寿命基本是 3.4 ~ 4.5 年。如果想让硬盘用得更长些,最好不要一直不关机地疯狂下载,也得让它有时间休息和调整。许多人喜欢同时下载五个或更多的任务,但这样就意味着有更多人连上你的电脑,更多连接会对电脑有更频繁地访问同时,你的网络带宽是固定的,多个任务会使每个任务平均分配到的带宽减少,下载速度也根本不会由此加快。
7. 定期整理磁盘
这点非常重要,它对于系统顺畅和快速运行也有很大帮助,可以设置自动定时整理磁盘碎片。
8. 占资源不怕,给它降级!
BT 比较占用系统资源,如果你同时还在进行其他操作,最好打开 Windows 任务管理器,右击其他程序的执行文件并选择 “ 设置优先级标准 → 低于标准 ” ,这样即使它占用资源,也不会对其他软件的性能有影响,因为抢占资源的优先顺序不够高了。另外,在安排完任务后一定要将 BT 软件窗口最小化,这样也会减少其资源占用。
很多朋友选择沿袭Windows XP(以下简称WinXP)时的习惯,把硬盘按照系统、应用、游戏、音乐和电影等不同用途分类,分成三到五个分区。可是在新的Windows7系统中已经引入了新的”库”的概念,那么磁盘分区到底是不是跟以前一样,要划分很多分区呢?
判断谁合理,用户最好先认识一下Windows7和WinXP两大系统中的文件管理方式。在WinXP中,管理文件意味着在不同的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中组织这些文件。所以,一般习惯把不同类型的文件放在不同的分区,这样更便于查找和管理,经过长期实践的检验,证明这是比较合理的做法。
不过到了Windows7,文件管理方式就有了很大的不同,除了在不同的文件夹和子文件夹中组织文件外,Windows7最大的改进就是可以使用库组织和访问文件,而不用管它们存储的位置如何。那么就让我们再深入认识一下库吧。
什么是库?库是Windows7当中新的文件管理模式,它可以集中管理文档、音乐、图片和其他文件。在某些方面,库类似传统的文件夹,例如在库中查看文件的方式与文件夹完全一致。但与文件夹不同的是,库可以收集存储在在任意位置的文件,这是一个细微但重要的差异。库实际上并没有真实存储数据,它只是采用索引文件的管理方式,监视其包含项目的文件夹,并允许你以不同的方式访问和排列这些项目。并且库中的文件都会随着原始文件的变化而自动更新,并且可以以同名的形式存在于文件库中。
所以根据Windows7库的这个新特性,完全不需要按照WinXP的模式将不同类型的文件放在不同的分区来进行管理,我们只需要将不同类型的文件放入不同的库中就行了。
硬盘分区多的苦恼。硬盘多个分区还有很多问题。例如,分区太多可能会出现分区空间不足的情况,而移动文件就很麻烦;如果不移动文件,利用分区软件进行调整,又很容易出现丢失数据甚至分区丢失的情况,可谓左右为难!而且过多的硬盘分区还会造成硬盘空间的浪费,这也是最主要的问题。
备份也不需要多分区。另外,有些朋友可能考虑到系统还原的问题,建议多分几个区。其实,Windows7有强大的系统修复能力,修复手段包括启动修复、系统还原、系统映像恢复以及系统恢复光盘恢复等各种方式。一般情况,根本不用借助于其他的备份软件,就可以轻松还原系统到正常的状态。
即使系统崩溃采用覆盖安装的方式,系统也会自动在原系统硬盘分区内生成一个”Windows.old”的文件夹,原系统内的”Windows”、”Program Files”、”Users”这三个目录中的文件都会转移到这个文件夹中,因此你完全不用担心数据丢失的问题。
分区的问题并非如此简单,在这里说的也是最主要的部分。不过根据Windows7新的库概念和文件备份机制,硬盘分区确实跟以前不一样了,如果短时间内还不适应新的库功能,或者还不能接受硬盘只有一个分区的方案,那么可以考虑将硬盘分为两个分区,一个用于安装系统,另外一个用作资料存储。
最近微软发布了一个紧急补丁KB977178,KB977178用以解决大硬盘系统进入睡眠或休眠后蓝屏的问题。如果你的计算机中有一块大容量SATA接口硬盘,比如1TB乃至更多,又安装着Windows 7或者Windows Server 2008 R2,那么在进入睡眠或者休眠状态并恢复之后,系统可能就会电脑蓝屏,并显示如下STOP错误代码之一:
- STOP 0x0000007A
- STOP 0x00000077
- STOP 0x000000F4
微软表示,在从睡眠或休眠状态中恢复时,SATA硬盘驱动程序会要求硬盘在10秒钟之内准备就绪,但大容量硬盘可能会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完成状态转换,导致恢复操作超时,进而引发蓝屏死机。
附注: 休眠(Hibernate):切换到该模式后,操作系统会自动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转存到硬盘上的一个休眠文件中,然后切断对所有设备的供电。在恢复的时候,系统会从硬盘上将休眠文件的内容直接读入内存,并恢复到休眠之前的状态。这种模式完全不耗电,因此不怕休眠后供电异常,但代价是需要一块和物理内存一样大小的硬盘空间,而且这种模式的恢复速度较慢,取决于内存大小和硬盘速度,一般都要一分分钟左右,甚至更久。
睡眠(Sleep):Windows Vista开始引入的新模式,结合了待机和休眠的所有优点。切换到睡眠状态后,系统会将内存中的数据全部转存到硬盘上的休眠文件中(这一点类似休眠),然后关闭除了内存外所有设备的供电,让内存中的数据依然维持着(这一点类似待机)。
这样,当想要恢复的时候,如果在睡眠过程中供电没有发生过异常,就可以直接从内存中的数据恢复(类似待机),速度很快;但如果睡眠过程中供电异常,内存中的数据已经丢失了,还可以从硬盘上恢复(类似休眠),只是速度会慢一点。无论如何,这种模式都不会导致数据丢失,速度和可靠性都有保障。
Windows使用了一个特殊的子系统,用于对一些基于磁盘的操作提供支持,例如有一种技术,能够把对磁盘的写入操作暂时缓存起来,然后等到系统空闲的时候再执行相应操作。这种叫做“写入缓存”的技术做能够提升系统地性能,不过默认情况下系统可能并没有开启该功能。
想知道“写入缓存”选项是如何设置的吗?请打开“设备管理器”,展开“磁盘驱动器”,接着在下面任何一个驱动器图标上点击鼠标右键并选择“属性”,然后切换到“策略”标签。在这里你应该会看到两个选项:“为快速删除而优化”(所有的东西都直接写入硬盘驱动器)和“为提高性能而优化”(写入到缓存)。
第一个选项可以允许你快速的断开设备与电脑的连接,例如一个USB闪存,你不用点击任务栏里面的“安全删除硬件”图标就可以直接把这些设备和电脑断开。如果两个选项都处于灰色无法选择的状态,那么说明你的磁盘驱动器默认已经把“写入缓存”选项打开了。(欲查看更多关于延缓写入默认状态的信息,请查看微软的文章“Windows XP and Surprise Removal of Hardware” )
在Windows XP系统中有时候会弹出“写入缓存失败(Delayed write failed)”的提示,告诉你延缓写入系统可能存在一些问题。虽然这并不是什么致命错误,不过也值得引起你足够的关注。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引起“写入缓存失败”的原因:
1.磁盘驱动器本身的原因。这种情况尤其发生SCSI或者RAID驱动器上。有一些RAID驱动器的驱动程序会在安装了SP2的XP操作系统中报告一个虚假消息告诉用户“写入缓存失败”。所以你应该为你的磁盘驱动器安装最新版本的驱动程序。
2.数据线的原因。一些错误或者损坏的数据线,特别是外部USB线和火线,会造成这种情况。如果你的数据线过长,或者数据线连接到的是一个质量不合格的USB HUB上,也会造成写入缓存失败。最后,还有可能是因为你有一个需要80针数据线的UDMA驱动器,但你却使用了一条40针脚的数据线。
3.SCSI终止错误。虽然这种情况在使用了self-terminating技术的SCSI设备上很少发生,但是我们还是必须把它考虑进来。
4.媒体错误。这是可能发生的最严重的情况,换句话说,也就是磁盘驱动器坏了。如果你能通过SMART(比如SMART & Simple )软件获取磁盘驱动器的统计信息,那么你可以通过这些信息来判断磁盘驱动器出现了机械(物理)故障。你还可以使用一个叫Gibson Research’s SpinRite的工具来帮助你诊断媒体错误,只是这个软件在对磁盘驱动器进行完全检测的时候会耗费相当长的时间。
5.计算机的BIOS设定强制开启了驱动器控制器不支持的UDMA模式。虽然UDMA 模式能够增强磁盘的性能,但是如果驱动器控制器不支持的话将会导致一些错误发生。这种情况并不多见,主要是发生在新安装的硬件设备上(该硬件设备支持UDMA模式),用户可以通过升级BIOS或者将BIOS中关于硬盘驱动器的选项恢复成默认的“自动检测”模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举个例子:如果设置成UDMA Mode6模式的设备出现了问题,那么你可以将它设置成Mode5模式。
6.驱动器控制器的问题。如果你的系统同时拥有长和短两种PCI插槽(64位和32位),请尝试将USB控制器从长PCI插槽中拔出。一些比较老的PCI 卡并不支持这种类型的插槽。
7.内存的奇偶校验错误。这种情况通常发生在你新增了一条内存之后,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是很可能是你的新内存条和主板所支持的内存类型不符,或者是内存本身有问题。(内存有问题还会造成其他一些错误,例如随机死锁等)
8.注册表中的LargeSystemCache键值错误。这种情况很少见,通常发生在那些安装了ATI显示适配器,内存大于521MB的机器上。这些机器上的注册表中有一个叫做LargeSystemCache的键
(HKEY LOCAL 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ControlSession ManagerMemory Management),该键值用来管理系统分配给一些核心进程的内存容量,如果键值被设为1的话(这样设置可以增强内存大于512MB的机器的性能),有可能会在一些系统中导致数据错误和产生写入缓存失败的错误。如果出现这种情况的话,请把该键值改为0。
两个品牌的显卡产品消费市场的同样价位表现都相差不大,N卡主要有低功耗、驱动成熟、产品线完善(低、中、高端产品型号全)等优势,而A卡这是性价比较高,运算能力强,但有能耗和高端游戏产品缺失等缺点。以下是详细介绍:
1、一般的游戏娱乐用户来说,两个品牌的显卡产品都是可以满足需要的,N/A两大平台显卡分别不大,无需过于纠结,选择适合自己价位的新显卡入手即可;如果您的预算充裕而且在游戏性能表现上面有一定的追求,那么NVIDIA英伟达的显卡更值得选购;此外在选购的时候,建议是选购新平台的产品,在新特性和性能提升方面都更有优势;
2、主要而N卡主要有低功耗、驱动成熟、产品线完善(低、中、高端产品型号全)等优势,是很多游戏玩家热选;而A卡则主要是性价比相对更高,计算能力强,绘图/挖矿更有优势,画质较好,只不过目前在游戏优化驱动上面是一个短板,而且在高端的游戏显卡产品比较少,高端的能耗较差,性价比不高。
安装双硬盘的方法。
一、确定连接方案
IDE设备(例如硬盘、光驱等)上都会使用一组跳线来确定安装后的主盘(Master,MA)、从盘(Slave,SL)状态。如果在一根IDE数据线上接两个IDE设备的话,还必须分别将这两个IDE设备设置为一个为主盘,另一个为从盘状态。这样,安装后才能正常使用。
如果一根IDE数据线上只接惟一的IDE设备,不管这个IDE设备原先是设置为主盘还是从盘状态,都不需要对这个惟一的IDE设备重新设置跳线。
通常都是将性能较好的新硬盘接在第一条IDE数据线上,设为主盘,作为开机引导硬盘。至于旧硬盘,有几种接法:
1.两个硬盘接在同一根硬盘数据线上,则第二硬盘应设为从盘。
2.第二硬盘接在第二个IDE接口上,如果该接口的数据线上只有一个硬盘,也没接光驱,那么第二硬盘就不用跳线;如果这根数据线上还挂有光驱,一般将第二硬盘和光驱的其中一个设为主盘,另一个设为从盘,这由你决定。
二、设置硬盘跳线
确定好硬盘的连接方案后,就要设置硬盘跳线了。一般可以在硬盘的IDE接口与电源接口之间找到由3~5列跳线。不管是什么硬盘,在跳线设置上,大致可分成主盘、从盘与电缆选择(Cable Select)三种。硬盘的出厂预设值都是设为主盘,所以如果将硬盘设为主盘,一般就不用设置跳线了。
硬盘跳线大多设置在硬盘的电源插座和数据线接口之间。
有些三星硬盘的跳线是设置在硬盘背面的电路板上,然后根据硬盘正面或数据线接口上方标示的跳线设置方法。
用硬盘安装XP系统的方法。
首先确定系统盘和i386目录所在分区必须是FAT32文件系统,要不会出现在dos下无法格式化和无法读取文件的情况。
把下好的硬盘安装的系统解压到D:的winxp目录下
用启动盘启动进入dos
A:format c:
A:smartdrv
A:d:
D:cd winxpi386
D:winxpi386winnt 这个是手动安装
有很多的朋友是从网络下载的XP的安装程序,一般从网上下的安装程序有2种,1种是ISO文件,这种可以直接刻录成光盘来进行安装,如果安装了虚拟光驱类的软件,可以打开它,把里面的文件复制出来,放到一个目录下,来进行硬盘安装。 第2种是RAR压缩包,这些的安装程序,直接解压缩到一个目录就可以了,里面有个Setup.exe文件,如果语言正确的话,可以直接进行升级安装,不过很多时候都是语言不正确的了,没关系,还能在DOS下进行安装,下面讲如何从硬盘来安装Windows XP。(这里把安装文件解压缩到了D盘下的Xp目录中,路径为 D:xp 这个路径,以后要用到)
首先要有一张启动盘(如果没有就找张软件格式化一张,在格式化的时候选择格式化成系统盘),然后往软盘里拷贝个SMARTDRV.exe文件,这个文件是磁盘高速缓存(文件存在与98的安装目录下,98的安装光盘中也有),如果在安装前,不先执行这个文件,光安装前的复制文件的时间就会有6个小时以上。
用有制作的启动盘自动计算机,运行SMARTDRV.exe来加载磁盘高速缓存程序,前面已经把安装程序解压缩到了D:xp 目录下,现在来到D:xp 下,运行DIR命令,发现有个Setup.exe文件,但是这个并不是我们要的安装文件(这个文件是在Windows系统用来升级系统的安装文件),那么安装程序在哪呢?不急,这个文件就在D:xp 下的 I386 目录下,进入I386目录,运行安装程序 Winnt ,OK ,安装程序开始自检了并复制文件到C盘的临时文件夹,等待大概5-6分钟,文件复制完成,进入中文的安装界面了,这时这里的安装过程就是光盘版的一样了,选择安装分区与磁盘格式,开始安装,大概30分钟后,安装完成。
硬盘主引导记录所在的扇区也是病毒重点攻击的地方,通过破坏主引导扇区中的DPT(分区表),即可轻易地损毁硬盘分区信息。分区表的损坏通常来说不是物理损坏,而是分区数据被破坏。因此,通常情况下,可以用软件来修复。
通常情况下,硬盘分区之后,备份一份分区表至软盘、光盘或者USB盘上是极为明智的。这个方面,国内著名的杀毒软件瑞星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另外,对于没有备份分区表的硬盘,也提供了相应的修复方法,不过成功率相对较低。
另外,中文磁盘工具DiskMan在这方面也是行家里手。重建分区表作为它的一个“杀手锏”功能,非常适合用来修复分区表损坏。
对于硬盘分区表被分区调整软件(或病毒)严重破坏,引起硬盘和系统瘫痪,DiskMan可通过未被破坏的分区引导记录信息重新建立分区表。在菜单的工具栏中选择“重建分区表”,DiskMan即开始搜索并重建分区。DiskMan将首先搜索0柱面0磁头从2扇区开始的隐含扇区,寻找被病毒挪动过的分区表。接下来搜索每个磁头的第一个扇区。搜索过程可以采用“自动”或“交互”两种方式进行。自动方式保留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适用于大多数情况。交互方式对发现的每一个分区都给出提示,由用户选择是否保留。当自动方式重建的分区表不正确时,可以采用交互方式重新搜索。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重建分区表功能不能做到百分之百的修复分区表,除非你以前曾经备份过分区表,然后通过还原以前备份的分区表来修复分区表损坏。因此可见,平时备份一份分区表是多么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