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大家好,我是电动车公社的社长。

今天咱们换换口味,不聊车企、聊车企的供应商:一家处于国内头部、毛利率超70%、即将在港交所IPO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地平线!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或许很多朋友了解地平线,都是从车企发布会开始的。但从市场份额上讲,地平线在国内可以说是以一己之力,“硬刚”Mobileye和英伟达两家全球智驾芯片巨头。

自2015年成立以来,地平线在不到10年的时间里已经历了11轮融资,投资方遍布知名资本和车界头部,截至2022年12月最后一次融资结束时,地平线估值已达87.1亿美元,也就是600多亿人民币。

3月26日地平线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之后,网上更是出现了一片看好地平线IPO的声音,甚至还有人评价,此次地平线的IPO将成为今年(目前为止)港股最大IPO!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那么,地平线究竟为什么如此被外界看好?又能否成长为全球头部智驾供应商?

接下来,就让社长详细道来。

01. 目标:对标全球智驾巨头!

2023年,大众集团苦于糟糕的智能化表现,痛定思痛决定放弃自给自足,用对外合作的方式补足智能化短板。

而当时大众集团在中国选定的合作伙伴,就是地平线:

二者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酷睿程,酷睿程的智能驾驶系统将应用于在中国销售的大众汽车。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估计有不少人就是从这次合作开始,第一次知道地平线的名字。

不过,大众集团并非地平线唯一的大客户,地平线的服务对象遍布比亚迪、长安、上汽等国内知名主机厂。

早在搭上大众集团这根线之前,地平线就已经踢掉Mobileye,上位理想汽车的智驾供应商了。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甚至可以说,大众集团之所以选中地平线,正是因为这家公司彼时已成为中国市场上最闪耀的国产智驾新秀。

跟地平线合作,更能体现大众集团2023年提出的“在中国,为中国”运营策略。

(地平线跟大众、理想的故事,感兴趣的朋友可看这篇文章了解:大众斥资168亿补智能短板,竟找了家中国芯片“新秀”当救星?)

而地平线与中国汽车供应链的紧密联系,也被官方直接写进了招股书,作为重点展示出来的一大优势:

“所有十大中国OEM,均已选择我们的解决方案用于彼等乘用车型的量产。仅在2023年,我们就获得了超过100款新车型定点。  ”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事实上,在国内市场,地平线不仅是智驾解决方案装机量最大的中国公司,也是第一家和唯一一家挤进装机量前五的中国公司。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 “高级辅助驾驶”和“高阶自动驾驶”,分别对应“L0-L2”和“L2+及以上”,算是覆盖整体的智能驾驶市场)

根据招股书中显示,2023年按装机量计算,中国五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里地平线排名第4,公司A毫无疑问是Mobileye。至于BCD三家公司,据友媒分析分别是AMD的赛灵思、瑞萨、德州仪器TI。

这个排名可能会出乎很多朋友的意料——这三家公司我咋没听过?英伟达怎么没上榜?——但这其实非常合理。

因为在智能汽车市场,除去少部分标榜智能化的高端车型或者高端品牌,需要搭载英伟达Orin这样顶尖(最贵)智驾芯片的车型,其实屈指可数。

更多车型所采用的算力更低、但性价比更高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才是主流。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所以在国内用户端没啥好名声的Mobileye,依旧在智能驾驶领域占据最大的市场份额。而表面声量最响的英伟达,实际在装机量的绝对数量上并不占优。

那么问题就很清晰了:地平线要吃下国内最大的智驾市场份额,绝对不能只盯着高端市场。

完全自动驾驶的愿景虽然美好,但考虑到真正量产和广泛应用,L2级辅助驾驶的“平平淡淡”,才是未来很长一段时间的市场主流。

因此,Mobileye才是地平线的头号大敌。对标Mobileye这回事,也直接被写进了地平线的招股书里。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不排除这是让投资者快速了解地平线的一种方式,但在实际运营上,地平线确实是瞄准了龙头老大打。

首先是业务上“你有我也有”,地平线和Mobileye的产品重合度极高,都覆盖了L0-L2 的高级辅助驾驶和L2+及以上的高阶自动驾驶。

其次是服务上“我有你没有”,Mobileye在国内新势力那广为诟病的一点,就是太封闭、不开放,整套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卖给主机厂一套“黑盒子”就完事,而地平线就主打一个开放。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地平线不仅跟Mobileye一样,向主机厂提供软硬件打包一体的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还可以把软件(算法)、硬件(芯片)、工具链(软件开发和定制的工具)分别拆开卖。

具体怎么卖,只要用户提需求,地平线都可以谈!

需要定制的话,地平线还可以派驻人手到主机厂共同开发。这一点,对于即便是意识到了自己封闭的问题,且已经表示会增大开放性的Mobileye来说,依旧能形成不小的优势。

毕竟你Mobileye再怎么说也是外国公司,顶着时差和跨国协作的问题,哪里比得上国人之间直接面对面沟通来得方便和理解成本低。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不得不说这一套打法是有针对性,也是有效果的,2023年地平线在高级辅助驾驶市场拿下21.3%的市场份额,装机量仅次于Mobileye就是最好的证明。

02. 乘风而起

在今年的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上,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表示,“今年地平线的目标,很有希望拿到(L2)市场份额的第一名。”

地平线凭什么有能拿第一的自信?

因为地平线是中国厂商,背靠的是中国汽车产业链。只要中国汽车“向上”的脚步不停,地平线的发展空间就没有极限。

2023年,智能驾驶在中国汽车市场的渗透率已经突破了50%。这个数字提升的速度非常惊人,仅仅在两年以前,市面上配备高级辅助驾驶的新车也不过才三分之一而已。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可到了现在,哪台新车要是没有智能驾驶相关配置,都不好意思上桌。

说白了,智能化也是车企之间内卷的一部分。

5年前花10万买辆飞度,标配也就是个收音机;5年后别说10万,就是买辆“798”秦,也有倒车影像和定速巡航。

按照地平线的预测,未来到2028年,中国乘用车高级辅助驾驶的装配率会达到100%,从“没有”进化到“有”的这部分需求,会是一块不小的市场份额。

另外不止“从无到有”,“从有到好”也是日益庞大的市场。

新势力的发布会上已经不再只满足于有哪些配置,而是“好用”。各家扯头花似的battle,把NOA给battle成了几乎20万以上电动车的标配。

出道以来就顶着智能化标签的小鹏,更是提出,要把NOA下沉到15万级市场。

这些需求最后都会倒逼回供应链,主机厂的配置加码,会体现在智驾解决方案供应商的订单量上。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这当然是大盘的蛋糕越做越大,但地平线这样的本土供应商一定会切走其中最大一块。

理由之一前文也提到,对比成熟的国际巨头,中国厂商能拿下订单,是有够开放、肯服务的优势在的。

巨头成名已久,早就打出了招牌,是没必要也不屑于“上赶着”跟主机厂合作的,只有地平线这样的初创公司,才肯为了拿下第一笔订单打开局面,对长安大费周章地提供定制化服务,直接把工程师派到车企驻场好几个月,同干同住甚至还一起打篮球。

地平线的口碑就这么一点点积攒起来,合作顺利自然会有更多的订单。甚至官方表示,一般情况下,车企跟地平线在一款车型上合作了,那么接下来这家车企就会跟地平线在更多车型上进行合作。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翻译成大白话,地平线拿订单靠的是口口相传。

过去三年,地平线的营收分别为4.66亿元、9.05亿元、15.51亿元,2022年营收同比增长率94%、2023年营收同比增长率71%。

不过同样需要指出的是,在高增长的同时是高亏损。同样三年时间,地平线分别亏损11.03亿元、18.91亿元、16.35亿元,每年亏损都比营收高。

但好消息是,地平线亏钱是因为研发规模大,其三年研发投入分别为11.43亿元、18.79亿元、23.66亿元。

并且随着营收的增加,地平线距离扭亏转盈也越来越近了。

03. 新能源的尽头是……?

其实,以地平线为代表的中国厂商,拥有充足上升空间的另一个理由,就是身。

这又不得不说近期芯片产业发生的另一件事,阿斯麦(ASML)想离家出走。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全球顶尖光刻机厂商、荷兰高端产业的骄傲,准备将总部从荷兰搬迁走。

有人说这是因为荷兰政府紧跟美国政策,不断限制阿斯麦对华出口,导致阿斯麦少了很大一块市场。

不排除这是其中一个因素啊,但最核心的恐怕还是这两点:荷兰的政策越来越不利于高科技人才移民,以及糟糕的基建。

阿斯麦在荷兰拥有2.3万名员工,其中约40%都不是荷兰人。荷兰不断收紧的移民政策,在企业创新上带来的影响将会非常深远。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除非阿斯麦能联合其他总部在荷兰的跨国公司,一起抵制政府现有的移民政策,否则为了长远发展只能自己走人。

另外的基建方面,其实也不止荷兰,不如说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地方,在基础建设的效率上都比不过中国。

如果说路不好、网太差、没房住(荷兰地少人多)等等这些问题,哄着大牛们来了还能忍忍,那电不行对于芯片产业来说就真的要命了。

小到“挖矿”,大到大模型的搭建,芯片产业从上到下的环节全是耗电大户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光是一台额定功耗100万瓦的ASML新一代EUV光刻机,一年耗电就超1000万度,相当于1.2万人一年的用电量。就算这是最耗电的芯片生产环节,那光刻机生产环节的耗电量,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满足的。

即便面对荷兰政府“计划25亿欧元投资基建”的挽留,阿斯麦也没给个准话,只是回应“我们需要做出的决定不是我们是否会留下来,而是我们将在哪里发展。”

这个道理放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一样适用。

余凯曾表示,“在车载操作系统里杀手级的应用就两个,第一个是智能驾驶,第二个是大模型,大模型带来的全方位人机交互的智能化。”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这里面,哪一样也离不了芯片,哪一样的背后都是人才和基建的比拼。

恰好,这两点在如今的中国来说,完全可以说是“优势在我”。

中国有发达的互联网产业,这为汽车产业的智能化转型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大众集团在软件上遇到的困境和解决方案,明明白白地验证了中国在这方面有充足的土壤。

而“基建狂魔”的称号,也绝非浪得虚名。中国的水电、光伏、风能、乃至核能,都有足够的实力支撑新能源汽车、芯片产业这些高科技产业的电力需求。

估值超600亿、毛利率超70%!装机量国内第一的智驾厂商,如何对标全球巨头?

在余凯看来,“在中国智能汽车难得的产业发展窗口期,很有机会诞生未来世界级的Windows、世界级的操作系统公司、世界级的芯片公司。”

而社长觉得,现在中国即将诞生世界级汽车巨头的趋势,已经明了,那么世界级的智驾厂商、世界级的芯片公司,一定也会出现。

哪怕将来这些公司里,不一定有地平线。

给TA打赏
共{{data.count}}人
人已打赏
bilibili

七彩虹BATTLE-AX B760M V20主板评测:DDR4仍是低预算装机合理选择

2024-4-17 15:01:37

bilibili

136K/MSI B760 EDGE TI/影驰RTX4070,乔思伯Z20 MATX机箱装机展示

2024-4-17 15:01:5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