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wsflash tag: AMD

  • 跟着AMD有肉吃 AI带飞三星HBM4:432GB显存史无前例

    跟着AMD有肉吃 AI带飞三星HBM4:432GB显存史无前例

    快科技10月10日消息,NVIDIA在AI显卡领域的垄断推动了SK海力士超越三星成为内存一哥,这主要是后者的HBM3系列显存占了大部分市场份额。

    现在轮到三星起飞了,因为OpenAI前几天宣布跟AMD达成合作,双方将部署6GW的GPU算力,其中2026年就要部署1GW,这就是AMD明年推出的MI450系列AI加速卡。

    今年中AMD发布了MI450系列显卡,FP8/FP6、FP4性能分别达到20PFlops(2亿亿次每秒)、40PFlops(4亿亿次每秒),相比MI350系列直接翻倍提升。

    跟着AMD有肉吃 AI带飞三星HBM4:432GB显存史无前例

    同时内存将升级为下一代HBM4,单卡容量高达恐怖的432GB,带宽19.6TB/s,对比MI350系列的288GB HEM3E、8TB/s分别增加50%、145%,平均每个CU单元的内存带宽也提升到300GB/s。

    与NVIDIA的Blackwell系列AI显卡288GB HBM3e相比,AMD的MI450也多了50%的显存容量,不论训练还是推理速度都更快。

    当然,这也意味着AMD的HBM4成本更高,因为HBM4今年底才会量产,1Gb核心就要16美元,明年虽然会降价到15美元左右,但432GB容量成本依然要5万美元左右。

    但是对三星来说这是天大的好消息,因为MI450的HBM4显存主要是三星供应,三星跟着AMD也是吃上大肉了,有望在HBM领域赶超SK海力士。

    跟着AMD有肉吃 AI带飞三星HBM4:432GB显存史无前例

  • AMD发布锐龙嵌入式9000系列:卓越的能效、时延

    AMD发布锐龙嵌入式9000系列:卓越的能效、时延

    工业计算正在快速演进,随之对平衡性能、能效和长期可靠性的平台提出了新的要求。AMD 正应对这一挑战,推出专为工业 PC、自动化系统和机器视觉应用打造的 Ryzen(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处理器。这一全新系列能提供卓越的每瓦性能、低时延以及工业客户所需的长期稳定性。

    AMD发布锐龙嵌入式9000系列:卓越的能效、时延

    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处理器的多功能性在其目标应用中得到充分展现。对于工业 PC,它集性能、集成显卡和效率于一身,这些正是恶劣环境下供电和维持运行所需。在工业控制和自动化领域,该处理器能提供机器人、边缘计算和智慧工厂运行所需的低时延、高吞吐量性能。在机器视觉领域,实时 AI 推理和高级视频处理的结合有助于确保缺陷检测、质量控制以及测试与测量等任务能以卓越的精度和速度执行。

    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处理器采用先进的 AMD“Zen 5”架构为核心,旨在突破性能和效率的极限。该系列处理器基于 4nm 制程打造,能提供至多 16 个高性能核心,可配置功率范围涵盖 65 瓦至 170 瓦,从而可以针对从注重节能的工业控制到用于工厂自动化的高吞吐量机器视觉系统等各种应用定制系统。

    通过支持用于 AI 和视频处理的 AVX-512 指令集,该处理器性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结合 DDR5 内存、PCIe® Gen 5 连接以及采用 AMD 3D V-Cache? 技术的至高 128MB 的缓存,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处理器能为时延敏感型任务提供所需的速度和吞吐量。对于需要图形和可视化功能的应用,AMD RDNA? 2 架构无需独立 GPU 即可提供经济高效的显示和视觉解决方案,从而同时降低了复杂性与系统成本。

    持久可靠性

    工业部署通常跨越数年乃至数十年时间,因此需要能够适配如此漫长生命周期的平台。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正是基于这一现实需求打造。该平台采用 AMD AM5 插槽设计,可提供向后和向前兼容性,易于安装。

    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处理器可提供长达 7 年的产品供货期和可靠性保障,因此系统设计人员可以确信,其投资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将持续有效。预计将于今年晚些时候上市的锐龙 PRO 嵌入式 SKU 将进一步延长支持周期,提供长达 10 年的产品供货和可靠性保障。

    此外,AMD PRO 技术还能提供多层安全性和无缝可管理性,并内置 AMD 平台安全启动( AMD Platform Secure Boot )1 和 AMD 内存防护系统( AMD Memory Guard )2 全内存加密等保护功能,以帮助抵御不断演进的网络威胁。从工厂车间到医疗系统,无论环境多么严苛,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都旨在提供始终如一、值得信赖的性能。

    面向未来

    除了性能和可靠性,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的工程设计还致力于为解决方案提供商带来所需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以应对当前及未来的挑战。涵盖 WiFi 6E、PCIe® Gen 5 和高速 I/O 的丰富连接能力,使得打造的平台不仅在目前性能强大,还能灵活应变以支持未来技术。凭借 AM5 插槽的兼容性和广泛的 SKU,系统架构师可以扩展解决方案以满足各种应用需求,同时有效控制成本。

    AMD 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处理器提供了一款专为耐用性和创新性而构建的平台。它通过结合先进的每瓦性能、强大的可靠性以及面向未来的可扩展性,赋能工业和嵌入式系统设计人员打造出能够经受时间考验的解决方案。锐龙嵌入式 9000 系列处理器提供了既高瞻远瞩又稳定可靠的基石,是工业计算向前迈出的一大步。

    启用 AMD 平台安全启动功能的 OEM 厂商,允许其加密签名的 BIOS 代码仅在其搭载支持 AMD 平台安全启动功能的主板的平台上运行。处理器中的一次性可编程保险丝将处理器与 OEM 的固件代码签名密钥绑定。自该时起,该处理器只能与使用相同代码签名密钥的主板一同使用。GD-192。AMD 锐龙 PRO、AMD 锐龙 Threadripper PRO 和 AMD Athlon PRO 处理器包含使用 AMD 防护系统的完整系统内存加密功能。需要 OEM 厂商支持。购买前请咨询系统制造商。GD-206。

    某些 AMD 技术可能需要第三方启用或激活。支持的功能可能因操作系统而异。请与系统制造商确认具体功能。任何技术或产品都无法完全安全。GD-18b。

    © 2025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保留所有权利。

  • AMD官宣下代RDNA GPU三大关键特性!光追、超分更强

    AMD官宣下代RDNA GPU三大关键特性!光追、超分更强

    快科技10月10日消息,AMD与索尼联合发布了一段视频,展示了下一代RDNA架构的三大关键特性,这些特性将应用于下一代GPU和SoC。

    此次公布的三大关键特性包括:

    神经阵列(Neural Arrays):一组计算单元,配置为共享和处理数据,协同工作,如同一个单一的AI引擎。

    辐射核心(Radiance Cores):新的光线追踪专用硬件,以提供高性能的实时光线追踪和路径追踪。

    通用压缩(Universal Compression):一个新的系统,评估并压缩GPU内所有可用数据,以大幅减少内存带宽使用。

    AMD官宣下代RDNA GPU三大关键特性!光追、超分更强

    Radiance Cores是下一代RDNA架构中的全新核心,专为实时光线追踪和路径追踪而设计,这种专用光线追踪硬件能够显著提升游戏中的光影效果,为玩家带来更逼真的视觉体验。

    AMD官宣下代RDNA GPU三大关键特性!光追、超分更强

    AMD高级副总裁Jack Huynh表示:“Radiance Cores完全控制了光线追踪中计算最密集的部分,这使得CPU可以专注于几何和模拟,而GPU则专注于其最擅长的着色和光照。结果是一个更清洁、更快、更高效的光线追踪管线。”

    而Neural Arrays是一种集合了多个计算单元的架构,这种设计将大幅提升神经渲染的性能,为未来的FSR和PSR超分技术提供支持。AMD和索尼预计,Neural Arrays将明显提升超分辨率图像质量和场景渲染效果。

    AMD官宣下代RDNA GPU三大关键特性!光追、超分更强

    索尼PS5和PS5 Pro首席架构师Mark Cerny表示:“Neural Arrays将允许我们一次性处理屏幕的大部分内容,这种效率的提升将改变游戏规则。”

    Universal Compression则是一种新的压缩算法,这种压缩技术不仅减少了对更高系统带宽的需求,还能更快地加载纹理和模型,从而提升整体性能。

    AMD官宣下代RDNA GPU三大关键特性!光追、超分更强

    AMD尚未明确这些技术何时会面向消费者市场推出,但预计下一代RDNA架构将首先应用于独立显卡和索尼PlayStation主机的定制SoC中。

    AMD官宣下代RDNA GPU三大关键特性!光追、超分更强

  • Intel重申支持开源社区 但不能再让友商获得好处

    Intel重申支持开源社区 但不能再让友商获得好处

    快科技10月10日消息,Intel不仅是全球知名的芯片硬件公司,同时也是全球最强的软件公司之一,多年来对开源社区也很友好,这方面有口皆碑。

    然而情况现在似乎有了不太好的变化,上周的亚利桑那州技术之旅会议上,Intel数据中心业务负责人Kevork Kerrichian表示现在是时候重新考虑对开源社区的贡献了。

    从基础设施角度来看,他表示Intel在开源方面可能是最大贡献的,但现在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平衡点,需要把它作为Intel的竞争优势,而不是让其他人把它拿走。

    Kerrichia表示Intel不会放弃开源社区,永远也不会离开开源,有很多人都受益于Intel在这方面的巨额投资。

    但是Intel需要确保自己从中获得更多优势,而不是让友商从中获得更多好处。

    他没有提到Intel具体是如何阻止友商从开源软件的开发中获得好处,但是这种事也不是技术上做不到,Intel的OneMKL数学内核库就是个例子,高级接口是开源的,但低级数学库本身是封闭的,Intel可以检查出是否为友商的CPU平台。

    Intel在这方面的想法没啥可说的,但是未来如果大量使用这种策略,那对开源社区来说肯定不是啥好事。

    PS:如果这两年大家注意到了美国企业在AI方面越来越封闭,就该知道这种趋势是改不了的,以前大家开源是你好我也好,现在不流行全球合作共赢了,厂商就算开源也要防着一手,不想让对手用自己的开源贡献获得竞争优势。

    Intel重申支持开源社区 但不能再让友商获得好处

  • 黄仁勋回应AMD送股OpenAI:很高明的交易

    黄仁勋回应AMD送股OpenAI:很高明的交易

    黄仁勋出面回应竞争对手的大动作了。

    面对AMD拿出公司10%股权换取OpenAI订单的操作,老黄接连用了两次“惊讶”(surprised/suprising)这个词,还称这招”挺高明的”(it’s clever)。

    考虑到他们对下一代产品如此兴奋,这真是富有想象力、独一无二、令人惊讶。

    我很惊讶他们在产品还没建成之前就放弃了 10% 的公司股份。所以,我想,这很聪明。

    黄仁勋特意强调,英伟达与OpenAI的交易性质“非常不同”:英伟达是直接向OpenAI销售产品,而不是像AMD那样通过股权交换。

    但当被问及OpenAI如何支付这笔巨额订单时,黄仁勋承认:“他们现在还没有这笔钱。”

    黄仁勋回应AMD送股OpenAI:很高明的交易

    他解释道,OpenAI需要通过未来呈指数级增长的收入、股权或债务融资来筹集资金。

    英伟达获得了在OpenAI未来融资时跟投的机会。黄仁勋还透露“我唯一的遗憾是OpenAI成立时我们钱不够,没有投资更多。”

    英伟达自己也深度参与的这场被市场称为“循环交易”的游戏,正在AI行业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资本热潮。

    黄仁勋回应AMD送股OpenAI:很高明的交易

    万亿美元的”循环交易”游戏

    就在两周前,英伟达刚刚宣布要向OpenAI投资高达1000亿美元。

    作为回报,OpenAI同意建设和部署需要10吉瓦电力的英伟达系统,相当于400万到500万块GPU。

    而OpenAI转身就跟英伟达的头号竞争对手AMD达成了一项交易,不仅要大规模采购AMD的AI芯片,还将获得最多1.6亿股AMD股票的认股权证,相当于AMD约10%的股权。

    根据协议细节,OpenAI承诺在未来数年内采购需要10吉瓦电力的AMD芯片,包括即将推出的MI450系列。

    作为回报,AMD向OpenAI授予认股权证,如果OpenAI全部行权,将获得AMD约10%的股份。

    这些认股权证的行权价格仅为象征性的每股0.01美元。不过,行权条件与芯片部署量以及AMD股价表现挂钩,其中一个里程碑要求AMD股价达到600美元。

    此外,OpenAI还与甲骨文签署了价值3000亿美元的云计算合作协议。而甲骨文为了满足OpenAI的算力需求,又需要向英伟达采购数十亿美元的GPU芯片。

    这样一来,英伟达的投资款通过OpenAI流向甲骨文,再以硬件采购的形式回流至英伟达,形成了一个完美的资金闭环。

    据统计,OpenAI目前与英伟达、AMD和甲骨文的AI计算交易总额已经轻松突破1万亿美元。而OpenAI本身预计到2029年之前都无法实现正向现金流,目前正在疯狂烧钱。

    黄仁勋的AI投资版图还在扩张

    在评论AMD交易的同时,黄仁勋还确认了英伟达参与马斯克xAI最新一轮融资的消息,英伟达计划向xAI投资20亿美元,这轮融资总额约200亿美元。

    黄仁勋对此表示希望能给马斯克更多钱:“几乎所有马斯克参与的项目,都会想要参与其中。”

    这笔投资同样采用了特殊目的载体(SPV)结构,资金将用于购买英伟达处理器,然后xAI将这些芯片租赁使用五年。

    英伟达还投资了AI数据中心运营商CoreWeave,并持有其7%的股份。黄仁勋称CoreWeave是英伟达最近做出的“了不起的投资”之一。

    OpenAI在CoreWeave的IPO前也投资了3.5亿美元,最近还将与该公司的云服务协议扩大到224亿美元。

    根据PitchBook的数据,英伟达在2024年参与了52项AI公司的风险投资交易,到2025年9月底已经完成了50笔交易。英伟达首席财务官表示,公司打算将现金投向”生态系统中最具战略意义的部分”。

    不过,这些错综复杂的网络交易引发了市场对AI泡沫的担忧。晨星公司分析师警告说:“如果一年后我们发现存在AI泡沫并且破裂了,这些交易可能会成为早期的危险信号之一”。

    面对质疑,英伟达发言人表示,公司“不要求我们投资的任何公司使用英伟达技术”。

    黄仁勋也在接受采访时重申:“我们不会要求他们用这笔投资购买英伟达的技术。他们可以用它做任何想做的事”。

  • 抢攻英伟达中端市场!AMD旗舰显卡被曝月底亮相

    抢攻英伟达中端市场!AMD旗舰显卡被曝月底亮相

    AMD的RDNA 4 GPU系列被曝有望在本月亮相,据称首批产品包括Radeon RX9070和RX 9070 XT GPU。美国科技论坛Chiphell抢先爆料这一消息。

    该论坛有用户指出,已经获得了Radeon RX 9070显卡并进行了测评。测评结果显示AMD的这款显卡可以与英伟达的RTX 4080 Super型号竞争。

    抢攻英伟达中端市场!AMD旗舰显卡被曝月底亮相

    该用户还透露,这款AMD显卡的参考版本售价为479美元,而定制版价格为549美元。如果这一爆料属实,那么其将比英伟达第二强大的显卡——RTX 4080 Super的价格便宜近三分之二。

    抢占中端市场

    本周的CES 2025展会上,AMD并没有如市场预料地展示这款显卡,也没有给出定价方案,只提示了一些模糊的性能方向。

    不过,AMD称其芯片不打算对标英伟达的旗舰显卡,包括当前的RTX 4090和下一代基于Blackwell的RTX 5090,后者将于本月下旬公开发布。

    AMD瞄准的是中端显卡市场,这意味着价格可能会是一个关键的因素。据AMD营销经理David McAfee称,AMD在新显卡中做出了很多与前几代不同的决定。

    他强调,考虑到很多玩家购买显卡的价格都低于1000美元,AMD从头开始构建了RDNA 4的架构,以确保显卡能提供游戏玩家最关心的性能和表现。

    而AMD新显卡的主要对手将是英伟达的RTX 5070和RTX 5070 Ti,这两款显卡将在下个月上市,价格分别为549美元和749美元。

    英伟达可能也预料到了这一局面,因此对这两款显卡的价格都较上一代产品进行了降价处理。此前,由于在显卡市场几乎没有对手,英伟达在产品定价上一直颇为强势。

  • i3默秒全再也看不到了!AMD:Intel的CPU太差劲 我们不愁卖

    i3默秒全再也看不到了!AMD:Intel的CPU太差劲 我们不愁卖

    快科技1月11日消息,十年河东,十年河西。科技市场风云变幻,谁又能想到,曾经的“i3默秒全”早已不在,变成了X3D“大杀四方”。

    近日,谈到“世界上最好的游戏CPU”锐龙7 9800X3D为何供不应求时,AMD直接把原因抛给了对面——直指Intel Arrow Lake“糟糕”的产品表现是导致需求激增的主因。

    CES 2025期间,AMD游戏解决方案及游戏营销首席架构师Frank Azor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知道自己打造了一个很棒的产品,却不知道对手(也就是Intel)的产品如此糟糕。这导致市场需求略高于我们原先预期。”

    众所皆知,Arrow Lake(酷睿Ultra 200S)处理器发售时游戏方面的表现并不好,尤其是旗舰型号酷睿Ultra 9 285K。

    而锐龙7 9800X3D的表现技惊四座,尤其是游戏性能断崖式领先Intel旗舰285K。对于锐龙7 9800X3D的游戏性能,AMD信心十足,直接喊出了“全球最佳游戏CPU”的口号。

    从官方放出的成绩来看,锐龙7 9800X3D在13款游戏大作中,全面领先Intel酷睿Ultra 9 285K,最高领先幅度达59%。

    在CES 2025展会期间,Intel宣布针对其最新的Arrow Lake处理器推出了一项关键的BIOS补丁,以修复并提升处理器的游戏性能,特别是针对酷睿Ultra 200S台式机处理器。

    结果显示,《赛博朋克 2077》的性能提升达26%,《刺客信条幻影》提升7%,《DOTA 2》提升21%,而《孤岛惊魂 6》则提升了16%。

    只测试了这四款游戏,但这些数据表明,此次更新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之前存在的性能问题。

    但市场口碑已经反转,天秤已经倒向了AMD这一边。目前,锐龙7 9800X3D市场需求已远远超出AMD原定的生产目标,该公司正在努力拉高产能。

    此前,AMD高层David McAfee表示,公司正在努力扩充X3D处理器的月度与季度产量,不只是Ryzen 7000系列而已、9000X3D也是。 “我们的产量提升幅度远超原本规划。9800X3D和7800X3D的需求前所未见。需求之高,实属空前。”

    McAfee解释,从一开始的晶圆到最终产品,制造一颗芯片一般需要12~13周,而3D V-Cache堆叠技术费时更久,因此要花上至少一个季度的时间,才能真正扩大产出。

    他说,AMD正在非常努力赶上需求,预计今年上半X3D产出有望持续增加。

    i3默秒全再也看不到了!AMD:Intel的CPU太差劲 我们不愁卖

  • 市场大逆转!AMD CPU份额突破55%:三年来首超Intel

    市场大逆转!AMD CPU份额突破55%:三年来首超Intel

    快科技1月12日消息,根据Puget Systems的最统计数据,AMD处理器在2024年第四季度的总订单销量占比达到了55%,这也是自2022年第一季度的三年以来,AMD在处理器方面首次超越英特尔。

    市场大逆转!AMD CPU份额突破55%:三年来首超Intel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Puget Systems是一家高性能定制主机厂商,主攻工作站、小型服务器等,这份统计数据仅包括工作站和机架式工作站的销售额,不包括服务器和移动设备。

    市场大逆转!AMD CPU份额突破55%:三年来首超Intel

    具体来看,AMD消费级CPU的份额从2024年初的20%稳步增长至年末的近40%,主要归因于英特尔Raptor Lake和Arrow Lake处理器的表现不佳,以及AMD锐龙9000系列处理器的推出,后者在性能和功能上均优于英特尔的竞品。

    市场大逆转!AMD CPU份额突破55%:三年来首超Intel

    在工作站市场,AMD的线程撕裂者系列处理器占据了绝对优势,2024年第四季度的销量占比高达90%。

    自2021年以来,英特尔工作站处理器的市场份额一直徘徊在10%至20%之间,未见明显改善,这表明AMD在高端工作站市场中已经确立了主导地位。

  • AMD与微软强强携手,开启 Windows 11 AI+ PC新时代!

    AMD与微软强强携手,开启 Windows 11 AI+ PC新时代!

    12月13日,AMD中国AI应用创新联盟(深圳)论坛暨微软 Windows 11 AI+ PC赋能新质生产力峰会在深圳举行。来自数智领域的行业专家、行业龙头、大模型提供商、AI PC厂商、智能应用开发商ISV等生态伙伴齐聚现场,共同感受 Windows 11 AI+ PC 带来的变革力量,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重塑生产力,分享AMD和微软最新策略与信息,以及给产业带来的巨大机会。

    (更多…)
  • Intel、AMD会合并吗

    Intel、AMD会合并吗

    真是说什么来什么。

    当地时间12月2日,Intel正式宣布,公司第八位CEO帕特·基辛格在经历了40多年的杰出职业生涯后从公司退休,并已在2024年12月1日辞去董事会职务。

    Intel、AMD会合并吗
    帕特·基辛格

    与此同时,Intel已任命两位高级领导人David Zinsner和Michelle (MJ)Johnston Holthauus为临时联合CEO,同时董事会正在寻找新的CEO。

    这二位何许人也?Zinsner是执行副总裁兼CFO,Holthaus被任命为新设立的Intel产品CEO一职。

    可见,二人都不是正儿八经的接班人,眼下只是过渡一下。

    Intel还说了,董事会已经成立了一个遴选委员会,将积极寻找基辛格的永久继任者。

    基辛格在发表离职感言时表示:“今天当然是苦乐参半的,对我们所有人来说,这都是充满挑战的一年,因为我们做出了艰难但必要的决定。”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Intel、AMD会合并吗

    在没有找到新CEO之前,现任CEO就宣布退休,原因只有一个——当下的Intel正经历着50多年来最糟糕的财务状况。

    自今年年初以来,Intel股价已下跌近60%。如今总市值仅剩1032亿美元,甚至不到直接竞争对手AMD的一半。

    Intel、AMD会合并吗

    今年9月份,基辛格宣布了Intel 40年来最重要的转型决定,以及多项降本增效计划。

    包括继续巩固在代工领域的发展势头,提高该业务部分的资本效率,节约公司成本,推动AI人工智能战略的同时,重新关注其强大的x86特许经营权。同时精简产品组合,为客户和合作伙伴提供更好的服务等等。

    此外,基辛格还透露,通过自愿提前退休和离职,Intel今年年底前将裁员15000人。另外,还将在年底前减少或退出全球约三分之二的房地产。

    省钱、裁员、卖房,一系列操作下来,似乎仍然难以改变Intel当下的窘境。

    虽然Intel的衰退有历史因素和美国制造业的大环境等多种原因导致,但缺乏AI商业机会是主要原因,其次是该公司在代工和芯片部门相关目标的执行不力。

    Intel目前的着力点业务主要有两大块。一是晶圆代工,不过代工烧钱的同时竞争压力也不小,还要和台积电、三星等企业直面竞争。

    二是积极布局人工智能,但由于AI成本高,利润低,Intel目前还没有尝到甜头。

    当前的市场动态清楚地向我们展示了,当一家企业无法跟上潮流时,它将会如何“崩溃”。而Intel在人工智能热潮中缺乏参与无疑让他们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在Intel真正寻找到能带领其重回巅峰的领导人之前,其未来前途可谓迷雾重重。

    关于Intel的未来,之前已经有多很多假设和论断,包括被高通、AMD等企业收购。

    但无论如何,对于美国来说,Intel实在是太重要了,绝对不可能让其倒下。

    作为唯一能够同时设计、制造尖端芯片的美国企业,Intel在保证美国半导体全球竞争优势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

    更重要的是,Intel是美国最大的出口商之一,2023年的出口收入超过400亿美元。

    此外,Intel还与五角大楼的Secure Enclave计划合作,为军方制造尖端芯片。

    没有Intel,美国芯片制造就只能完全依赖台积电、三星,这对美国高层来说,肯定是难以接受且危险的。

    此前就有消息称,美国政府在秘密讨论,万一Intel的状况持续恶化,如何出手拯救。

    《芯片与科学法案》(CHIPS Act)的主要倡导者,美国参议员马克·华纳(Mark Warner)等国会议员,以及负责监督法案补贴落实的美国商务部高级官员,已经坐在一起讨论Intel的出路。

    其中一种选择,就是让Intel的芯片设计业务与AMD等竞争对手合并,并接受美国政府的监督与支持。

    Intel、AMD会合并吗

    但这种假设,需要翻过至少两座大山。

    Intel和AMD在PC处理器领域几乎占据了九成以上的市场份额,双方还有x86交叉许可专利协议,二者合并必然会面临各国严厉的反垄断审查,监管机构还将以国家安全为由,对这笔交易进行严格审查。

    另外,监管审查并不是这笔潜在交易的唯一障碍。即便Intel愿意和AMD合体,正在上升势头的AMD也未必愿意。

    对于苏妈来说,与Intel合并的弊肯定大于利,一是难以对AMD当下业务起到1+1>2的帮助,二是Intel的千亿美元市值,并购之后对AMD的财务压力极大,且对净利率、获利能力会有立即性的负面影响。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能想到曾经在推土机时代差点破产的AMD如今走上人生巅峰,希望同样的奇迹也会发生在Intel身上。

    Intel、AMD会合并吗
    Intel CEO帕特·基辛格和AMD董事长兼CEO苏姿丰同框合影

  • AMD RX 8800 XT显卡功耗曝光:仅220W | 性能与能效的平衡

    AMD RX 8800 XT显卡功耗曝光:仅220W | 性能与能效的平衡

    快科技12月4日消息,对于如今的显卡,我们除了想要更高的性能,更希望看到功耗得到合理控制,不要个个都是电老虎。 (更多…)
  • 微软独享!AMD定制霄龙CPU曝光:集成HBM3内存、88个Zen4内核

    微软独享!AMD定制霄龙CPU曝光:集成HBM3内存、88个Zen4内核

    快科技11月20日消息,在Ignite开发者大会上,微软披露了一颗由AMD定制,集成HBM3内存的霄龙CPU。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