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卡频率
显卡频率主要指显卡的核心频率和显存频率,均以MHz(兆赫兹)为单位。
(1)核心频率显卡的核心频率是指显示核心的工作频率,其工作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显示核心的性能,但显卡的性能是由核心频率、流处理器单元、显存频率、显存位宽等多方面的情况所决定的,因此在显示核心不同的情况下,核心频率高并不代表此显卡性能强劲。比如GTS250的核心频率达到了750MHz,要比GTX260+的576MHz高,但在性能上GTX260+绝对要强于GTS250。在同样级别的芯片中,核心频率高的则性能要强一些。主流显示芯片只有AMD和NVIDIA两家,两家都提供显示核心给第三方的厂商,在同样的显示核心下,部分厂商会适当提高其产品的显示核心频率,使其工作在高于显示核心固定的频率上以达到更高的性能。
(2)显存频率显存频率一定程度上反应着该显存的速度,显存频率的高低和显存类型有非常大的关系。显存频率与显存时钟周期是相关的,二者成倒数关系,也就是显存频率( MHz)=1/显存时钟周期(NS)Xl000。但要明白的是,显卡制造时,厂商设置了显存实际工作频率,而实际工作频率不一定等于显存最大频率,此类情况较为常见。
显示存储器
显示存储器简称显存,也称为帧缓存,顾名思义,其主要功能就是暂时储存显示芯片处理过或即将提取的渲染数据,类似于主板的内存,是衡量显卡的主要性能指标之一。 [1] 显存与系统内存一样,其容量也是越多越好,图形核心的性能越强,需要的显存也就越大,因为显存越大,可以存储的图像数据就越多,支持的分辨率与颜色数也就越高,游戏运行起来就更加流畅。 [1] 主流显卡基本上具备的是6GB容量,一些中高端显卡则配备了6GB、8GB的显存容量。
显存类型
显存类型即显卡存储器采用的存储技术类型,市场上主要的显存类型有SDDR2、GDDR2、GDDR3和GDDR5几种,但主流的显卡大都采用了GDDR3的显存类型,也有一些中高端显卡采用的是GDDR5,与DDR3相比,DDR5类型的显卡拥有更高的频率,性能也更加强大。
显存位宽
显存位宽指的是一次可以读入的数据量,即表示显存与显示芯片之间交换数据的速度。位宽越大,显存与显示芯片之间数据的交换就越顺畅。通常说的某个显卡的规格是2GB 128bit,其中128bit指的就是这块显卡的显存位宽。
流处理器单元
在DX10显卡出来以前,并没有“流处理器”这个说法。GPU内部由“管线”构成,分为像素管线和顶点管线,它们的数目是固定的。简单来说,顶点管线主要负责3D建模,像素管线负责3D渲染。由于它们的数量是固定的,这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当某个游戏场景需要大量的3D建模而不需要太多的像素处理,就会造成顶点管线资源紧张而像素管线大量闲置,当然也有截然相反的另一种情况。这都会造成某些资源的不够和另一些资源的闲置浪费。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在DX10时代首次提出了“统一渲染架构”,显卡取消了传统的“像素管线”和“顶点管线”,统一改为流处理器单元,它既可以进行顶点运算也可以进行像素运算,这样在不同的场景中,显卡就可以动态地分配进行顶点运算和像素运算的流处理器数量,达到资源的充分利用。流处理器的数量的多少已经成为了决定显卡性能高低的一个很重要的指标,NVIDIA和AMD也在不断地增加显卡的流处理器数量使显卡的性能达到跳跃式增长,值得一提的是,N卡和A卡GPU架构并不一样,对于流处理器数的分配也不一样。双方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