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US ROG THOR II 1000W特色
- 侧面的镜面装饰面板内置OLED单色显示器,可即时显示交流功耗
- 侧面斜线、ROG标志与角落透明THOR立体三角形具备RGB灯效,除内置呼吸渐变灯效外,也可透过ARGB控制线与支持ARGB的主板连动控制
- 80PLUS白金认证转换效率,典型效率达92%,节省电能消耗,降低废热产生
- 全模组化设计,ATX20+4P/EPS 4+4P/PCIE 6+2P线组采用黑色伞绳编织线,配件随附理线梳。SATA/大4P采用黑色带状模组化线材。包装内还附上一条NVIDIA显卡专用12pin电源接头用16AWG带状模组化线材
- 处理器12V供电提供2组EPS 4+4P接头,支持Intel/AMD最新处理器/主板平台
- 单组12V输出,搭配3.3V/5V/-12V DC-DC转换设计,使12V可用功率最大化,并改善各输出电压交叉调整率,同时维持低涟波杂讯及良好电压调整率
- 采用双滚珠轴承13.5公分风扇,扇叶边缘具备可提高风压的环状圈,使用者可选择是否开启0 dB Fan模式,开启后低负载下风扇自动停转,负载提高后采温控运转,兼顾静音及散热
- 100%全日系电容,加强可靠度及耐用度
- 提供OCP、OVP、UVP、SCP、OTP、OPP完整保护
ASUS ROG THOR II 1000W输出接头数量:
ATX20+4P:1个
EPS 4+4P:2个
PCIE 6+2P:8个
NVIDIA 12pin:1个
SATA:12个
大4P:6个
↑外盒正面有ROG标志、产品名称、产品外观图、AURA SYNC图示、80PLUS白金认证、10年保固图示、CYBENETICS白金认证及噪音A++认证图示、ASUS商标
↑外盒背面有ROG标志、产品名称、80PLUS白金认证、英文产品介绍、各特色照片说明、ASUS商标、官方网站/脸书连结QR码、厂商资讯、安规/BSMI认证标章、配备建议PSU换算连结QR码
↑外盒顶部有ROG标志,底部有产品规格表、输出接头图片/数量、多国语言产品名称、条码、中文产品资讯贴纸
↑外盒左/右侧面有ROG标志、银色亮面字体产品名称、ASUS商标
↑打开外盒上盖,上盖内面有红色的ROG标志及”WELCOME TO THE REPUBLIC”字样。盒内分隔用纸板上盖也有”REPUBLIC OF GAMERS”、”THOR”字样及ROG标志
↑打开上盖后可在外盒侧面看到”FOR THOSE WHO DARE”标语
↑包装内容有电源本体、印上ROG标志的黑色不织布收纳袋(内含模组化线组)、3×2.0mm² 15A交流电源线
↑随附配件装在一个印有ROG标志的半透明袋子中,内含使用说明书、印有ROG标志及”REPUBLIC OF GAMERS”字样的魔鬼毡整线带、塑胶束带、固定螺丝、金属立体ROG标志铭牌、改装线材折价券、黑色伞绳编织线整线梳
↑本体尺寸为150mm(W)x86mm(H)x190mm(D)
↑本体其中一个侧面有镜面面板,中央较深色区域为OLED显示器,左下方有”REPUBLIC OF GAMERS”、”THOR”黑色字样,右侧有银色斜线与ROG标志,侧面右上角落有透明立体三角形
↑本体另一个侧面有白色ROG THOR 1000W字样、斜向凹槽及及白色ROG标志
↑规格标签、条码及中文产品资讯贴纸贴在电源本体背面外壳,标签印上ROG标志、型号、产品名称、制造商、产地、输入电压/电流/频率、各组最大输出电流/功率、总输出功率、80PLUS白金认证标章、安规/BSMI认证标章、条码、警告讯息、ASUS商标
↑银黑双色斜向长条状进气口铝合金风扇护网的其中一个角落处有ROG字样
↑后方出风口处设有交流输入插座、电源总开关及0dB Fan风扇模式切换开关,交流输入插座下有”REPUBLIC OF GAMERS”字样及ROG标志饰板
↑模组化线组输出插座及ARGB连动控制用连接器旁有标示
↑角落的透明立体三角形内有”THOR”字样
↑从透明立体三角形两侧看同样可以看到”THOR”字样
↑随附的模组化接线一览
↑一组主板电源模组化黑色伞绳编织线,提供1个ATX20+4P接头,长度为61公分
↑两组处理器电源模组化黑色伞绳编织线,每组提供1个EPS 4+4P接头,长度为100公分
↑两组双头显卡电源模组化黑色伞绳编织线,每组提供2个PCIE 6+2P接头,至第一个接头长度为67公分,接头间长度为8公分。四组单头显卡电源模组化黑色伞绳编织线,每组提供1个PCIE 6+2P接头,长度为67公分。6条线总共提供8个PCIE 6+2P接头
↑一组NVIDIA显卡专用12P接头黑色带状模组化线路,由2个电源端8P接头转接1个显卡端12P接头,16AWG线路长度为75公分
↑三组SATA接头黑色带状模组化线路,提供9个直角SATA接头及3个直式SATA接头,至第一个接头18AWG线路长度为40公分,接头间18AWG线路长度为11.5公分
↑两组大4P接头黑色带状模组化线路,提供6个省力易拔大4P接头,至第一个接头18AWG线路长度为45公分,接头间18AWG线路长度为12公分。未配置小4P接头或转接线
↑ARGB连动控制线,长度为81公分,一端为带卡扣3pin杜邦2.54mm连接器,一端为3pin ARGB母头
↑将所有模组化线路及ARGB连动控制线插上的样子
↑ASUS ROG THOR II 1000W内部结构及使用元件说明简表
↑风扇护网可单独拆下,方便清洁护网及风扇灰尘
↑本体大部分解图
↑内部结构图,ASUS ROG THOR II 1000W为Seasonic代工,采用APFC、全桥谐振(FB-LLC)、二次侧同步整流输出12V,并经由DC-DC转换3.3V/5V/-12V
↑风扇为Champion CF1325H12D 13.5公分12V/0.6A双滚珠轴承,扇叶边缘具备可提高风压的环状圈
↑背面外壳(左)与主电路板背面之间有加上透明绝缘隔板(右),背面外壳内侧贴上1块灰色导热垫(红色箭头),绝缘隔板在二次侧区域开孔,让主电路板二次侧热量可以经导热垫传导至背面外壳协助散热
↑侧面ARGB LED、OLED显示器排线与内部控制电路子板使用连接器相接
↑外壳内面使用黑色绝缘隔板覆盖OLED显示器及ARGB LED,只开了让排线露出来的小孔
↑交流输入插座及总开关后方加上电路子板,上面有输入保险丝、2个X电容(CX1/CX2)、X电容放电IC及电阻,全部用接地金属遮罩盖住,遮罩外面加上透明绝缘隔板。交流电源线、磁芯、插片式连接器、风扇模式开关及线路均有包覆套管
↑电路板背面焊点整体做工良好
↑交流电源进入主电路板前会先经过输入交流感测电路,ALLEGRO ACS725T用来测量输入交流电流,右侧突波吸收器未加上套管
↑EMI滤波电路总共有2个共模电感(CM1/CM2)、3个X电容(CX1/CX2/CX3)及4个Y电容(CY1/CY2/CY3/CY4)
↑安装在散热片上的2颗VISHAY LVB2560低导通压降型桥式整流器
↑夹在散热片之间的APFC电感采用环状磁芯,外面包覆黑色聚酯薄膜胶带
↑安装在散热片上的APFC功率元件,使用2颗Infineon IPP65R065C7 MOSFET及1颗CREE/Wolfspeed C3D08060A二极体。左侧用套管包住的圆饼状元件为NTC热敏电阻,用来抑制输入涌浪电流,电源启动后继电器会将NTC短路,去除NTC所造成的功耗损失。两个比流器用来感测APFC电路电流
↑APFC电容采用1颗Nippon Chemi-con的KHE系列680µF 420V 105℃电解电容及1颗Nippon Chemi-con的KHE系列390µF 420V 105℃电解电容并联组合(总容值1070µF)
↑辅助电源电路变压器外包覆黑色聚酯薄膜胶带,下方辅助电源电路一次侧功率元件采用Infineon IPA60R099P6 MOSFET
↑主电路板背面有辅助电源电路一次侧PWM控制用Leadtrend LD7750R
↑一次侧全桥谐振(FB-LLC)功率级的4颗Infineon IPP60R180P7 MOSFET安装在同一片散热片上
↑主电路板背面有用于一次侧谐振功率级隔离驱动的2颗Skyworks/Silicon Labs Si8230BD隔离驱动IC
↑APFC电容旁电路子板负责一次侧谐振及二次侧12V同步整流控制,其核心为Champion CM6901T2X
↑一次侧LLC谐振槽有1个谐振电感与1个谐振电容,谐振电感右侧为一次侧电流侦测用比流器
↑主电路板背面的二次侧12V同步整流电路,采用8颗Nexperia PSMN1R4-40YLD MOSFET,透过焊点将热量传导至正面金属板及散热片
↑主变压器外包覆黑色聚酯薄膜胶带。主变压器下方用于承载电流及辅助散热的二次侧金属板上装上ROG客制化散热片,加大散热面积。最左侧为-12V DC-DC电路子板
↑3.3V/5V DC-DC电路子板背面功率元件透过导热垫与散热铝板接触,子板正面与APFC电容之间加上绝缘隔板
↑DC-DC电路子板的3.3V/5V输出端设置电流侦测用分流电阻
↑侧面整合输入交流感测、OLED显示器/ARGB LED控制及电源管理的电路子板。右侧Microchip/Atmel ATSAM4N8A微控制器负责OLED显示器/ARGB LED控制。微控制器下方Microchip SST26VF016B为16Mbits快闪内存。靠近中间的Weltrend WT7527V二次侧电源管理IC负责监控输出电压/电流、接受PS-ON信号控制及产生Power Good信号。电源管理IC左上Feeling Technology FP6201升压转换IC用于OLED显示器/ARGB LED控制电路供电
↑模组化输出插座板背面与3.3V/5V DC-DC散热铝板之间有绝缘隔板
↑模组化输出插座板正面加上13颗Nichicon固态电容及16颗Nippon Chemi-con固态电容,主电路板上有2颗采卧式安装的Nippon Chemi-con电解电容,强化输出滤波效果。正面配置4支实心金属条增加强度及提高载流,与主电路板之间透过焊盘、实心金属条及金属插针焊接连接
电源上机测试
↑电源启动后,侧面OLED显示器会显示开机动画,然后进入交流功率显示画面
↑侧面斜线/ROG标志/THOR立体三角形ARGB LED点亮及OLED显示器显示交流功率示意图
↑ASUS ROG THOR II 1000W于20%/50%/100%下效率分别为90.07%/92.46%/91.29%,符合80PLUS白金认证要求20%输出90%效率、50%输出92%效率、100%输出89%效率从电源本体及线组插头处测试的电压差异,会对效率产生0.03%至0.34%的影响
↑ASUS ROG THOR II 1000W于10%、20%、50%、100%的交流输入波形(黄色-电压,红色-电流,绿色-功率)。50%输出下功率因数为0.9964,符合80PLUS白金认证要求50%输出下功率因数需大于0.95的要求
↑综合输出负载测试,输出52%时3.3V/5V电流达15A以后就不再往上加,3.3V/5V/12V电压记录如下表
↑综合输出7%至101%之间3.3V输出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47.1mV
↑综合输出7%至101%之间5V输出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51.5mV
↑综合输出7%至101%之间12V输出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58mV
↑偏载测试,这时12V维持空载,分别测试3.3V满载(CL1)、5V满载(CL2)、3.3V/5V满载(CL3)的3.3V/5V/12V电压变化,并无出现超出±5%范围情形(3.3V:3.135V-3.465V,5V:4.75V-5.25V,12V:11.4V-12.6V)
↑纯12V输出负载测试,这时3.3V/5V维持空载,3.3V/5V/12V电压记录如下表
↑纯12V输出5%至100%之间3.3V输出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30.3mV
↑纯12V输出5%至100%之间5V输出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30.5mV
↑纯12V输出5%至100%之间12V输出电压最高与最低点差异为33mV
↑综合输出(左)及纯12V输出(右)的实际交流功耗电(数位交流电力计测量值)与显示交流功耗值(机身OLED显示器显示功耗值)的误差比较,165W以下误差较大,165W以上误差较小
↑电源PS-ON信号启动后直接3.3V/15A、5V/15A、12V/72A满载输出下各电压上升时间图,从12V开始上升处当成起点(0.000s)时,12V上升时间为12ms,5V与3.3V上升时间为4ms
↑3.3V/15A、5V/15A、12V/72A满载输出下断电的Hold-up time时序图,从交流中断处当成起点(0.000s)时,12V于24ms后降至11.4V(图片中资料点标签)
以下波形图,CH1黄色波形为动态负载电流变化波形,CH2蓝色波形为12V电压波形,CH3紫色波形为5V电压波形,CH4绿色波形为3.3V电压波形
↑当输出无负载时,12V/5V/3.3V无明显涟波
↑于3.3V/15A、5V/15A、12V/72A(综合全负载)输出下,12V/5V/3.3V各路低频涟波分别为16.8mV/9.2mV/9.2mV,高频涟波分别为7.6mV/10.4mV/10mV
↑于12V/82A(纯12V全负载)输出下,12V/5V/3.3V各路低频涟波分别为16.4mV/6.4mV/7.2mV,高频涟波分别为8.4mV/7.6mV/8.4mV
↑3.3V启动动态负载,变动范围5A至15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622mV,同时造成5V产生340mV、12V产生216mV的变动
↑5V启动动态负载,变动范围5A至15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为586mV,同时造成3.3V产生356mV、12V产生234mV的变动
↑12V启动动态负载,变动范围5A至25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为162mV,同时造成3.3V产生30mV、5V产生30mV的变动
↑12V启动动态负载,变动范围25A至50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为190mV,同时造成3.3V产生36mV、5V产生38mV的变动
↑12V启动动态负载,变动范围35A至70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为246mV,同时造成3.3V产生48mV、5V产生50mV的变动
↑12V启动动态负载,变动范围10A至70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为410mV,同时造成3.3V产生66mV、5V产生72mV的变动
↑电源供应器综合输出满载(上图)及纯12V输出满载(下图)的红外线热影像图(附注:安装位置环境温度会影响测试结果)
↑电源供应器满载输出下本体背面外壳(上图)及模组化插座(下图)的红外线热影像图(附注:安装位置环境温度会影响测试结果)
↑电源供应器满载输出下桥式整流(上图)及APFC电感/散热片(下图)的红外线热影像图(附注:安装位置环境温度会影响测试结果)
↑电源供应器满载输出下一次侧散热片(上图)及主变压器/谐振电感/二次侧(下图)的红外线热影像图(附注:安装位置环境温度会影响测试结果)
↑电源供应器满载输出下DC-DC子板的红外线热影像图(附注:安装位置环境温度会影响测试结果)
本体及内部结构心得小结
- 采用全模组化设计,ATX20+4P/EPS 4+4P/PCIE 6+2P线组采用黑色伞绳编织线,配件随附理线梳。SATA/大4P采用黑色带状模组化线材。提供1个ATX 20+4P,2个EPS 4+4P,8个PCIE 6+2P,12个SATA(9个直角,3个直式),6个省力易拔大4P。未附上小4P接头或转接线
- 随附一条NVIDIA显卡专用12pin电源接头用16AWG带状模组化线材,需使用2个模组化插座供电
- 冲压加工铝合金风扇护网可单独拆下,方便清理护网及风扇灰尘。风扇可手动开启/关闭0 dB Fan功能,开启后于低负载/低温下风扇停止运转,待负载/温度提高后才会启动并采温控运转
- 交流输入插座后方设置独立电路板安装总开关及元件,并用金属遮罩及绝缘隔板盖住。磁芯、L/N电源线、风扇模式开关及线路都有包覆套管,突波吸收器未包覆套管
- 电路板背面焊点整体做工良好,大电流区域有敷锡处理,透过电路板二次侧区域的导热垫可将元件的热量传导至外壳协助散热
- 采用APFC、全桥谐振(FB-LLC)架构、同步整流输出12V,并透过DC-DC转换3.3V/5V/-12V
- APFC/一次侧/辅助电源电路MOSFET使用Infineon,APFC二极体使用CREE/Wolfspeed,二次侧同步整流使用Nexperia。APFC及一次侧MOSFET使用TO-220封装
- 电解及固态电容均采用日系品牌
- 侧面的镜面装饰面板内置OLED单色显示器,可即时显示交流功耗
- 侧面斜线、ROG标志与角落透明THOR立体三角形具备RGB灯效,除预设呼吸渐变灯效外,也可透过ARGB控制线与支持ARGB的主板连动控制
- 二次侧电源管理IC可侦测输出电压/电流是否在正常范围
- 模组化插座板与主电路板透过电路板焊盘、实心金属条及金属插针焊接连接
各项测试结果简单总结
- ASUS ROG THOR II 1000W于20%/50%/100%下效率分别为90.07%/92.46%/91.29%,符合80PLUS白金认证要求20%输出90%效率、50%输出92%效率、100%输出89%效率
- ASUS ROG THOR II 1000W的功率因数修正,满足80PLUS白金认证要求输出50%下功率因数需大于0.95
- 偏载测试,12V维持空载,测试3.3V满载、5V满载、3.3V/5V满载的3.3V/5V/12V电压变化,均无出现超出±5%范围情形
- 相较于实际交流功耗,OLED显示的交流功耗值于165W以下误差较大,165W以上误差较小
- 电源启动至综合全负载输出状态,12V上升时间为12ms,3.3V/5V上升时间为4ms
- 综合全负载输出状态切断AC输入模拟电力中断,12V于24ms后降至11.4V
- 输出无负载时12V无明显涟波;于综合全负载输出下12V/5V/3.3V各路低频涟波分别为16.8mV/9.2mV/9.2mV;于纯12V全负载输出下12V/5V/3.3V各路低频涟波分别为16.4mV/6.4mV/7.2mV
- 3.3V/5V动态负载测试,变动范围5A至15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分别为622mV/586mV
- 12V动态负载测试,变动范围5A至25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为162mV
- 12V动态负载测试,变动范围25A至50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为190mV
- 12V动态负载测试,变动范围35A至70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为246mV
- 12V动态负载测试,变动范围10A至70A,维持时间500微秒,最大变动幅度为410mV
- 热机下3.3V过电流截止点在33A(132%),5V过电流截止点在36A(144%),12V过电流截止点在126A(150%)
报告完毕,谢谢收看
好